颅骨骨髓炎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其危害程度与治疗时机及方式密切相关,具体危害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局部组织破坏
- 疼痛与肿胀
感染初期即可引发剧烈头痛、局部红肿及压痛,严重时形成头皮脓肿并伴随破溃流脓。 - 颅骨结构损伤
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颅骨破坏、缺损,影响头部保护功能,可能遗留外观畸形。
二、颅内并发症风险
- 颅内感染扩散
炎症可能穿透颅骨侵犯硬脑膜,引发脑膜炎、脑脓肿等,导致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直接威胁生命。 - 全身性感染
未及时控制感染时,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增加多器官衰竭风险。
三、治疗难度与预后
- 治疗周期长
需联合敏感抗生素与手术清创,慢性期需清除死骨,治疗过程复杂且易复发。 - 后遗症风险
反复感染可造成局部组织纤维化、瘢痕形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头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四、总结
颅骨骨髓炎整体危害较大,但早期规范治疗(如及时使用抗生素、手术引流)可显著降低致死风险。若延误治疗,感染向颅内扩散则可能致命。出现头部外伤后持续红肿、流脓或不明原因头痛时,需立即就医以降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