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是否中毒的要点
-
局部症状观察
- 红肿、丘疹或水疱:螨虫叮咬后常出现点状或片状红肿,伴随瘙痒或刺痛感;若红肿持续扩大或出现水疱、出血性皮疹,可能提示毒素刺激或过敏反应。
- 瘙痒程度:普通螨虫叮咬以轻度瘙痒为主,若发展为持续性剧烈瘙痒或灼痛,需警惕过敏或中毒。
-
全身症状监测
- 轻度中毒:可能出现头晕、乏力、低热等全身不适感。
- 重度中毒:若出现高热(38.5℃以上)、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需高度怀疑中毒并立即就医。
二、处理建议
-
初步应对措施
- 清洁消毒: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叮咬部位,并用碘伏消毒,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风险。
- 局部用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含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瘙痒和炎症。
-
密切观察与就医指征
- 若48小时内局部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晕等),建议就医进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
- 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危急情况时,需立即急诊处理。
三、预防与注意事项
- 徒步时穿长袖衣物,避免皮肤暴露,归家后及时更换清洗衣物。
- 若既往有严重过敏史,建议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以备急用。
(注:螨虫叮咬通常以局部炎症为主,中毒概率较低;但个体差异较大,需结合症状动态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