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处理措施
-
迷走神经刺激法
对部分患儿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发作,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需谨慎操作)、深吸气后屏气等。但需注意:婴幼儿血管细、心脏小,操作需由专业医师完成。 -
电复律
若药物无效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晕厥、低血压),需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一般不超过30焦耳。
二、药物治疗
-
常用药物
- 利多卡因:1mg/kg静脉推注,无效可重复1-2次,适用于多数室性心动过速。
- 普罗帕酮:1mg/kg稀释后静注,适用于折返性室速。
- 胺碘酮:负荷量5mg/kg静脉注射,后口服维持,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 洋地黄类:如西地兰,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但需警惕中毒风险。
-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 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血药浓度,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 部分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存在禁忌证,需谨慎选择。
三、手术治疗
- 射频消融术
适用于发作频繁、药物无效的学龄儿童,通过消融异常传导路径根治疾病。但因婴幼儿血管细小,手术风险高,需在专科医院进行。 - 起搏器植入术
仅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率<40次/分)导致的晕厥或猝死风险患儿。
四、日常护理与随访
- 避免诱因:减少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时补充电解质(如钾、镁)。
- 定期复查:监测心电图、心脏功能,评估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 心理支持: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家长需掌握急救技能(如改良Valsalva动作)。
总结
小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需根据病因、症状及发作频率综合治疗。轻度发作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或药物控制,严重者需电复律或手术干预。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送医并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