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胆道蛔虫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通常由蛔虫钻入胆道引起。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包括驱虫治疗、解痉止痛、抗感染、利胆排虫和手术治疗
1. 驱虫治疗
驱虫治疗是针对蛔虫本身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
- 阿苯达唑(Albendazole):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通常每日口服一次
- 甲苯达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一次,连服3天。甲苯达唑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
- 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此药副作用轻,但已渐少用。
- 噻嘧啶(Pyrantel):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噻嘧啶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
2. 解痉止痛
当患儿出现剧烈腹痛时,可以使用以下药物来缓解胆道痉挛,减轻疼痛:
- 山莨菪碱:可有效缓解胆道痉挛,但可能会引起口干、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
- 阿托品:同样用于缓解胆道痉挛,但需注意其副作用
3. 抗感染
若合并胆道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
- 头孢曲松钠:用于控制细菌感染,防止进一步损伤胆道系统
- 头孢噻肟钠:适用于胆管炎、胆囊炎等继发性感染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治疗胆道感染
4. 利胆排虫
利胆药物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将蛔虫排出胆道,常用的利胆药物包括:
- 硫酸镁:口服硫酸镁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蛔虫排出
- 去氢胆酸:口服去氢胆酸也有助于胆汁分泌和蛔虫排出
5. 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如出现胆道穿孔、腹膜炎等并发症,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胆总管探查取虫术等
总结
小儿胆道蛔虫症的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通常情况下,驱虫治疗是首选方案,辅以解痉止痛和抗感染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