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肠闭锁的综合处理方案
一、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选择
- 肠吻合术:适用于闭锁部位较短的情况,通过切除闭锁段并吻合两端健康肠管恢复肠道通畅。
- 肠造瘘术:用于闭锁部位较长或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穿孔、腹膜炎)的患儿,将肠管暂时引出腹壁形成造瘘口,待病情稳定后再行二期吻合术。
- 特殊类型处理:十二指肠闭锁需行成形术或短路手术;结肠闭锁可能需分阶段造瘘后还纳。
-
手术时机
- 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手术,以减少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二、术后护理与监测
-
生命体征与功能恢复
- 密切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及造瘘口状态。
- 记录排便情况,逐步恢复肠内营养,早期以静脉营养为主。
-
感染预防
- 保持伤口及造瘘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和造瘘袋。
- 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营养支持策略
-
术后营养过渡
- 早期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维持能量和电解质平衡。
- 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引入母乳或特殊配方奶粉,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喂养。
-
长期营养管理
- 定期评估生长发育,必要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或高热量配方。
四、并发症管理
-
常见并发症
- 肠梗阻、肠粘连:术后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出现腹胀、呕吐需及时排查。
- 腹膜炎或穿孔:需紧急处理,必要时二次手术。
-
造瘘相关护理
- 注意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护,避免渗漏引发皮炎。
五、长期随访与支持
- 术后定期复查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调整喂养和护理方案。
- 为患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
注: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如闭锁部位、合并症等)由专业团队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