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发性呕吐需要综合医疗干预和家庭护理,以下是关键处理措施:
一、及时就医评估
- 完善检查:需通过血常规、便常规及电解质检测明确病因(如酸中毒、酮血症、低血糖等)。
- 静脉补液: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时,需静脉输注葡萄糖、碱性液(如4∶3∶2溶液)纠正代谢异常,必要时补充钾离子。
二、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 止吐药物
- 多潘立酮:餐前口服或使用栓剂(婴儿10mg/栓,儿童30mg/栓),促进胃肠蠕动。
- 山莨菪碱:口服或肌注,缓解胃肠痉挛。
- 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适用于严重呕吐,抑制呕吐反射。
- 抗感染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如胃肠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 调节肠道功能:益生菌(如胃蛋白酶合剂)辅助改善消化。
三、家庭护理要点
- 饮食调整
- 禁食1-2小时:呕吐频繁时暂停进食,缓解后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配比)。
- 清淡饮食:恢复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冷饮。
- 体位管理:呕吐时保持头高脚低位,避免误吸;拍背帮助排出口腔分泌物。
- 腹部保暖:用暖水袋热敷腹部,缓解胃肠痉挛。
四、预防并发症
- 监测脱水症状:观察尿量、口唇湿润度,若持续尿少、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 避免诱因:减少暴饮暴食、情绪紧张或晕动刺激,乘车时选择通风良好座位。
五、注意事项
- 1岁以下婴儿:耐受性差,出现呕吐建议尽早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 避免自行用药:止吐药、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滥用可能加重症状。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多数患儿可快速缓解症状。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伴发热/血便/剧烈腹痛,需立即急诊排查肠梗阻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