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与慢性腹泻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一、饮食调整
-
母乳/人工喂养调整
- 母乳喂养可继续,但母亲需保持饮食清淡。
- 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可暂时稀释配方奶(如牛奶加等量米汤或水),或改用发酵奶(酸奶)。
- 6个月以上患儿可逐步添加易消化食物(如稠粥、面条),并加入少量熟植物油、蔬菜泥或鱼/肉末。
-
特殊饮食管理
- 双糖不耐受患儿需采用去乳糖配方奶粉、豆浆或酸奶。
- 过敏性腹泻需排查过敏原(如牛奶蛋白),必要时更换为水解蛋白奶粉或无敏配方。
- 严重肠黏膜损伤者可使用要素饮食(含氨基酸、葡萄糖等)。
二、液体与电解质管理
-
预防脱水
- 口服补液盐或米汤加盐溶液,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按每日120-150ml/kg计算液量。
-
营养支持
- 营养不良患儿需补充锌、铁、维生素A/C/B等,促进肠黏膜修复。
- 无法经口进食者采用静脉营养(如脂肪乳、复方氨基酸)。
三、药物治疗
-
肠黏膜保护剂
- 蒙脱石散餐前服用,吸附病原体并保护肠黏膜,剂量按年龄调整(如1岁以内每次1/3袋)。
-
微生态制剂
- 补充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纠正菌群失调。
-
抗生素使用原则
- 仅针对明确细菌/寄生虫感染,且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
四、病因治疗
- 排查原发病因,如寄生虫感染需驱虫治疗,乳糖不耐受改用无乳糖饮食。
-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加重肠道菌群紊乱。
五、中医辅助治疗
- 采用推拿、针灸、中药贴敷(如丁桂儿脐贴)等改善脾胃功能。
注意事项
- 保持肛周清洁,预防皮肤破损感染。
- 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脱水征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多维度干预,可逐步恢复肠道功能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