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发性腹痛的综合处理方案
一、排除器质性疾病
需优先排查肠套叠、肠梗阻、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病)、急性胃肠炎等器质性疾病。若腹痛伴随发热、呕吐、血便或腹部包块,需立即就医进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
二、功能性腹痛的常规处理
-
调整饮食
- 减少辛辣、油腻或生冷食物,增加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
-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消化。
-
腹部护理
- 热敷: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腹部,缓解肠痉挛或受凉引起的疼痛。
- 按摩: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促进肠道蠕动。
-
药物治疗
- 肠道调节: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素片)改善菌群失衡。
- 解痉止痛:肠痉挛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匹维溴铵等药物。
- 驱虫治疗:若确诊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
-
心理干预
- 焦虑或压力诱发的腹痛需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如深呼吸)缓解。
三、生活习惯管理
- 注意腹部保暖,根据气温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 保持充足饮水和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
四、就医指征
若腹痛持续超过24小时、反复发作无缓解,或伴随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
- 高热、呕吐、腹泻脱水;
- 果酱样大便或腹部包块;
- 疼痛剧烈且无法通过常规措施缓解。
注:以上措施需根据患儿具体症状和病因选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