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影响
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导致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减弱。雌激素原本可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改善脑血流、抑制炎症反应及维持突触功能等方式支持脑健康。例如,雌激素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引起的炎性反应,并促进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合成。当雌激素缺乏时,这些保护机制失效,可能加速神经退行性病变。 -
卵泡刺激素(FSH)升高的作用
绝经后FSH水平急剧升高(可达绝经前的10-100倍),研究表明FSH通过激活大脑中的C/EBPβ/AEP神经信号通路,促进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Tau蛋白缠结的形成,这两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标志。FSH的过度表达可能直接损伤神经元和突触连接。 -
突触损伤与Tau蛋白病理的关联
最新研究发现,绝经年龄越早,突触损伤对Tau蛋白病理的影响越显著。突触功能障碍会促进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并形成神经纤维缠结,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认知衰退。这一过程在45岁前绝经的女性中尤为明显。 -
其他潜在风险因素
- 遗传与代谢异常:如携带ApoE4基因、锌代谢失衡等可能加剧病理进程。
- 绝经后并发症:睡眠障碍、代谢综合征等可能通过慢性炎症等机制间接增加风险。
- 脑结构变化:过早绝经者大脑皮层体积缩小、白质高信号增加,提示神经退行性改变。
绝经通过雌激素撤退、FSH异常升高及突触损伤等多途径,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形成复杂关联。目前研究提示,激素替代治疗在围绝经期可能通过维持突触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但需进一步验证最佳干预时机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