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鼠剂中毒的典型症状因类型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抗凝血类杀鼠剂(如敌鼠钠盐、溴敌隆)
- 早期症状:乏力、恶心、呕吐、头晕、腹痛,潜伏期通常为1-3天。
- 出血倾向(3天后逐渐明显):皮肤出血点或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咯血,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大出血(如颅内出血)。
二、神经毒性类杀鼠剂(如毒鼠强、氟乙酰胺)
- 前驱症状:口唇麻木、头痛、头晕、四肢乏力、上腹部烧灼感。
- 神经系统症状: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类似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狂躁或喜怒无常等精神异常,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 伴随症状: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部分患者伴有肝损伤。
三、磷化锌类杀鼠剂
-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可能带血)、腹痛、腹泻、消化道黏膜腐蚀性出血。
- 全身影响:头晕、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及呼吸衰竭。
四、安妥类杀鼠剂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肺水肿、口吐白沫。
- 其他表现:体温升高、腹泻、鼻腔出血、多器官功能损伤。
注:不同杀鼠剂潜伏期差异显著,抗凝血类潜伏期较长(1-3天),而神经毒性类(如毒鼠强)潜伏期可短至数分钟至数小时。若怀疑中毒,需结合接触史尽快就医,并明确毒剂类型以便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