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缺血坏死
肠系膜上动脉是消化道主要供血血管,血栓会导致肠道供血中断,引发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小肠大面积缺血坏死,甚至肠穿孔。 -
感染性休克与多器官衰竭
肠道坏死会释放大量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和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高热、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死亡率高达50%-80%。严重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
术后并发症风险高
即使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恢复血流,部分患者仍需切除坏死肠段,术后可能出现短肠综合征(腹泻、营养吸收障碍),需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
起病隐匿且进展迅速
早期症状易被误诊为普通腹痛或胃肠炎,延误治疗时机。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常放射至背部)、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但发病10-12小时后可能迅速恶化至不可逆损伤。
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
有房颤、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若突发剧烈腹痛且常规检查无明确病因,应高度警惕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及时通过CT血管造影(CTA)确诊。早期介入治疗(如溶栓、取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