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本身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主要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引起的心内膜炎症病变,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累及室间隔缺损处、心内壁内膜或未闭动脉导管、动静脉瘘等处。
病因
- 心脏的原发病变:大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有原发心脏病变,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约占78%,室间隔缺损最易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 病原体: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菌均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 诱发因素:如矫治牙病、扁桃体摘除术、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性治疗、人工瓣膜置换、心内直视手术等。
遗传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无关,它不是由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引起的疾病。它不会在家族中遗传。
预防和治疗
- 预防:有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的患儿应注意口腔卫生,防止齿龈炎、龋齿。预防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行心导管检查、静脉插管及心脏手术应注意无菌操作。
- 治疗:包括抗生素应用、一般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生素应用原则是早期、联合应用、剂量足、选用敏感的杀菌药,疗程要长。一般治疗包括细心护理,保证患者充足的热量供应。手术治疗指征包括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中、重度心力衰竭、赘生物阻塞瓣膜口、反复发生栓塞、真菌感染、经最佳抗生素治疗无效、新发生的心脏传导阻滞等。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和心脏基础疾病有关。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