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尿剂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可减轻水肿和心脏负荷,改善气短等症状。需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如卡托普利,可降低血压、延缓心脏结构改变,但可能引起干咳等副作用。 -
抗凝药物
如肝素,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尤其适用于合并房颤或心房增大的患儿。 -
β-受体阻滞剂
如普萘洛尔,可减慢心率、改善心室舒张功能,但需谨慎使用以避免低血压。 -
洋地黄类药物
如地高辛,主要用于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但对舒张功能受限的患儿效果有限。 -
病因治疗药物
若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明确病因引起,需联合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治疗原发病。
注意事项:
-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用药。
- 部分患儿可能需手术(如心脏移植)或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需及时评估。
- 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及药物副作用,综合管理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限制活动)。
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至心血管专科就诊,由医生制定规范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