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饮食管理
- 严格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多饮水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避免辛辣、酒精、高脂肪食物,选择易消化、软烂食物,少食多餐。
- 牙齿问题者可将食物剪碎或使用营养补充剂,烹饪时减少刺激性调料。
-
生活方式调整
- 避免久坐,适度进行平衡训练或轻度负重运动(如弹力带肌力训练)以预防骨质疏松。
- 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和过度劳累。
二、药物治疗
-
抗炎药物
- 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用于控制肠道炎症。
- 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但需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
-
免疫调节药物
- 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适用于激素无效或需长期维持的患者。
-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针对特定免疫分子(如TNF-α),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
-
抗生素与对症治疗
- 合并感染时使用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 营养不良者可补充叶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三、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大出血)时,需考虑手术:
- 修复肠道组织:如回肠袋-肛门吻合术、病变肠道切除术等。
四、并发症管理
- 骨质疏松
- 定期检测骨密度,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选择易吸收剂型。
- 多重慢性病共存
- 家属协助整理用药清单,使用多格药盒或智能提醒避免漏服。
- 认知功能减退
- 贴服药时间表、分装药品,独居者可寻求居家护理协助。
五、日常监测与支持
- 识别急症信号:如持续性腹痛、大量出血、发热等需立即就医。
- 心理与社交支持:参与患者交流活动,获取情感支持与经验分享。
- 中医辅助治疗:可尝试中药灌肠、艾灸等外治法促进黏膜修复。
总结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需个体化治疗,兼顾疾病控制与安全性。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用药计划,结合饮食、运动及家庭支持,降低复发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