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饮食原则
- 高蛋白饮食
多摄入瘦肉、鱼类、禽类、豆类及蛋奶制品,帮助修复受损神经和肌肉组织。 -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 维生素B族(如全麦、糙米、坚果)和维生素C(柑橘类水果)可促进神经传导。
- 钙、钾(牛奶、香蕉、菠菜)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和维持神经功能。
- 避免刺激性食物
忌辛辣、油炸、寒凉食物(如绿豆、西瓜、冷饮)及酒精咖啡因,以免加重症状。
二、中医辨证食疗方
- 脾胃虚损证
- 黄芪党参瘦肉汤:黄芪30-60g、党参15-30g、瘦肉250g,补脾益损。
- 山药红枣枸杞粥:健脾益气,适合长期调理。
- 脾肾亏虚证
- 牛腱健脾补肾汤:牛腱90g、生姜、盐,补益脾肾。
- 五爪龙煲猪脊骨:五爪龙30-60g、猪脊骨120g,增强肌肉力量。
- 脾虚湿热证
- 淮山芡实薏米汤:淮山30g、芡实30g、薏米30g,健脾祛湿。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吞咽困难处理:选择软烂、半流质食物(如米糊、蛋羹),避免呛咳。
- 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
- 营养补充:若存在吞咽障碍,可遵医嘱使用营养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四、医疗配合
饮食需结合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并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食谱,确保患儿营养充足且易于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