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diminuta)是由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又称长膜壳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以下是长膜壳绦虫病的形成过程:
1. 成虫寄生
缩小膜壳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如鼠类或人)的小肠中。成虫长约20至60厘米,宽约3.5至4毫米,有800至1000个体节,头节圆形,有四个吸盘,无头钩
2. 虫卵排出
成虫在小肠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60至80微米,壳较厚,内胚膜两端稍隆起,但无丝状体
3. 中间宿主感染
虫卵被中间宿主(如蚤类、甲虫、蟑螂、倍足类和鳞翅目昆虫等)吞食后,在其肠中孵出六钩蚴。六钩蚴穿过肠壁至血腔内,经过7至10天的发育,形成似囊尾蚴
4. 人或鼠吞食中间宿主
人或鼠吞食了带有似囊尾蚴的昆虫后,似囊尾蚴在肠腔内经过12至13天的发育,最终成为成虫
致病与症状
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神经和消化系统症状,如头痛、失眠、磨牙、恶心、腹胀和腹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眩晕、精神呆滞或恶病质
诊断与治疗
诊断通常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成虫即可确诊。治疗药物包括吡喹酮、阿苯达唑等
预防措施
预防长膜壳绦虫病的主要措施包括:
- 消灭鼠类和中间宿主(如仓库害虫)。
-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误食含有似囊尾蚴的昆虫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长膜壳绦虫病的形成主要涉及成虫寄生、虫卵排出、中间宿主感染以及最终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