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形成原因和机制复杂多样,以下从定义、形成原因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什么是小儿室性心动过速?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心室快速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连续3个或以上起源于心室的搏动,且心室率高于120次/分钟(成人标准为超过100次/分钟)。其主要心电图特点包括:
- QRS波宽大畸形,T波多与主波方向相反;
- 房室分离;
- 可能出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时可发展为心室颤动,甚至引起心脏性猝死,是儿科急症之一。
2.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原因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心脏疾病
- 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可能导致心肌结构和电活动的改变,从而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可能因心肌损伤导致心律失常。
(2)电解质紊乱
-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这些电解质失衡会干扰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功能,从而诱发心律失常。
(3)先天性心脏病
- 法洛四联症等心脏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从而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4)药物和中毒
-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肌损害或电生理异常,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
- 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5)遗传因素
- 基因突变: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可能增加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风险。
(6)其他原因
- 心脏手术:术后心脏损伤可能导致电生理异常。
- 感染或严重缺氧:近期感染或缺氧也可能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3.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折返机制:心脏电信号在心肌中形成异常回路,导致快速重复性激动。
- 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异常放电频率加快。
- 触发活动:某些病理状态下心肌细胞对电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引发异常激动。
总结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原因涉及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先天性心脏病、药物中毒、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其发病机制与心肌电生理紊乱密切相关。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可能迅速发展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时治疗,并积极寻找和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咨询,建议尽快联系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