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术治疗
-
手术时机
- 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延迟可能因感染、休克等危及生命。
- 早产儿若出现腹胀、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在出生后数小时内评估并准备手术。
-
手术方式
- 腹腔镜修补术:适用于较小或位置较深的缺损,创伤小、恢复快。
- 开放性手术:用于复杂或严重缺损,需直接暴露腹腔彻底修复。
- 内镜下缝合术:对极少数早期发现的小缺损可尝试,但应用较少。
二、术前准备
-
稳定生命体征
- 胃肠减压(放置胃管)、吸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及休克。
- 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控制感染。
-
多学科协作
- 新生儿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救治,尤其对早产儿或危重患儿至关重要。
三、术后管理
-
营养支持
- 术后禁食,逐步恢复肠内营养(如2-5 ml/d加奶),避免刺激性食物。
- 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直至肠道功能恢复。
-
并发症监测
- 警惕吻合口瘘、肠粘连、感染等并发症,定期复查影像学。
四、预后与随访
- 存活率:早产儿存活率约81.6%,足月儿约70.6%,但病情危重者死亡率仍较高。
- 随访:术后前3个月每月复查,关注生长发育及胃肠道功能。
总结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需早诊断、早手术,结合围术期规范管理(如抗感染、营养支持)可改善预后。家长应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准备,术后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