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减轻腹胀和感染扩散风险,维持胃肠减压通畅。
- 体位管理:无休克者取半卧位(30°-45°),促进脓液积聚于盆腔吸收;休克者平卧位。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充分补液,维持每日尿量约1500ml,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并补充氯化钾等电解质。
二、药物治疗
- 抗生素:
- 针对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钠)联合甲硝唑或奥硝唑。
- 严重感染可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 支持治疗:
- 静脉高营养(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改善营养状态。
- 疼痛剧烈者可短期使用哌替啶等强效镇痛药。
三、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 非手术治疗6-8小时无效或加重。
- 原发病灶明确(如阑尾穿孔、胃溃疡穿孔)需切除病灶。
- 腹腔内脓液多或感染扩散。
手术方式:
- 原发病处理:
- 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等。
- 腹腔清理与引流:
- 吸净脓液,冲洗腹腔(污染严重时)。
- 放置引流管(如黎氏管)于脓肿或感染部位,避免切口引流。
四、中医辅助治疗
- 中药调理、针灸等可配合使用,需辨证施治。
五、术后管理
- 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治疗。
- 早期下床活动预防粘连,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情况。
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尤其老年、体弱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易进展为脓毒症休克。
- 避免自行用药: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防止掩盖病情或耐药。
继发性腹膜炎需个体化治疗,早期控制感染源和充分引流是关键,同时需兼顾全身支持与并发症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