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临床表现
-
呼吸系统症状
- 呼吸急促与呼吸困难:患儿常突然出现呼吸频率加快(24-48小时内加重),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
- 发绀:因缺氧导致口唇、指甲床青紫,尤其在活动或哭闹时加重。
- 咳嗽与痰液:早期可能无咳嗽,后期可出现少量白色泡沫痰或血丝痰。
-
全身症状
- 烦躁不安、焦虑:因缺氧和呼吸困难,患儿常表现为烦躁、出汗,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
- 循环系统异常:心率增快、血压波动(早期升高后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
肺部体征
- 早期:肺部听诊可能仅有支气管呼吸音或偶闻干湿啰音,X线胸片多无异常或仅显示轻度间质改变。
- 晚期: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X线或CT显示斑片状或融合成片的浸润阴影。
二、并发症
-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神经系统:脑水肿、昏迷、惊厥,与缺氧和酸中毒相关。
- 消化系统:肠麻痹、消化道溃疡或出血,肝功能异常。
- 肾脏损害:少尿或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
-
其他严重并发症
- 气胸:因肺泡破裂导致,需紧急处理。
- 肺纤维化:部分患儿康复后遗留肺部纤维化,影响肺功能。
三、临床分期(根据病情进展)
- 急性损伤期:原发病(如感染、创伤)表现为主,尚未出现典型ARDS症状。
- 潜伏期:症状稳定但存在血气异常,可能发展为ARDS。
- 急性呼吸衰竭期:呼吸急促加重,发绀明显,常规吸氧无法缓解缺氧。
- 严重生理障碍期:出现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显著升高。
四、诊断与治疗提示
-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氧合指数≤300)及影像学检查(如肺部斑片状浸润)。
- 治疗:以机械通气(如PEEP支持)、纠正缺氧、控制原发病为主,必要时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若患儿出现突发呼吸困难、持续发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