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黄蜂蜇伤后判断是否中毒,需结合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综合评估:
一、中毒判断依据
-
局部症状加重
蜇伤处持续红肿热痛,24小时内扩散超过10cm或出现水疱、皮肤坏死,提示毒素反应较强。 -
全身中毒反应
-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肌肉抽搐或痉挛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 泌尿系统:尿量减少(警惕急性肾衰竭)
- 心血管系统: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
过敏反应
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属Ⅰ型超敏反应,需立即抢救。 -
观察时间窗
普通局部反应多在6-12小时达高峰,若48小时后仍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症状,需高度怀疑中毒。
二、紧急处理流程
- 立即用银行卡刮除毒刺(勿挤压)
- 醋酸或柠檬汁冲洗伤口(黄蜂毒液呈碱性)
- 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延缓毒素吸收
- 抬高患肢减少肿胀
三、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应立即就医:
- 蜇伤部位超过3处
- 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 持续性呕吐或腹泻
- 24小时内尿量明显减少
- 儿童、孕妇或有蜂毒过敏史者
建议优先选择急诊科或中毒控制中心,伴有皮肤溃烂可联合皮肤科处理。携带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和皮质类固醇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可作应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