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衰竭处理方案
一、紧急处理措施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通过吸痰、翻身拍背、体位引流等方式促进排痰。
-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确保气道开放。
-
立即氧疗
- 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面罩或无创通气(如CPAP)供氧,低浓度持续吸氧(适用于慢性呼吸衰竭)。
- 严重缺氧时需高浓度给氧,但需避免氧中毒。
二、呼吸支持治疗
-
无创通气
- 对轻中度呼吸衰竭患儿,优先尝试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
机械通气
- 若氧疗和无创通气无效,需尽早使用有创呼吸机,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参数。
- 特殊情况下可考虑高频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
三、病因与并发症治疗
-
原发病治疗
- 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
- 哮喘或支气管痉挛者,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
-
纠正内环境紊乱
-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尤其是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 重度贫血者需输血支持。
-
并发症处理
- 脑水肿时限制液体量并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
- 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保护心、肝、肾功能。
四、支持性治疗
-
营养与护理
- 提供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 监测生命体征,维持体温稳定,避免继发感染。
-
药物辅助
- 痰液黏稠者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或雾化湿化气道。
- 呼吸抑制时可谨慎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
五、治疗流程参考
textCopy Code
呼吸道管理 → 氧疗 → 评估通气需求(无创/有创) → 原发病控制 → 内环境稳定 → 并发症预防
注:以上方案需结合患儿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具体病因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