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一、情绪异常
- 焦虑抑郁状态
最常见表现为易激动、紧张、恐惧,常伴随兴趣减退、记忆下降、联想困难等症状,多见于病程长或个性悲观者。 - 死亡恐惧感
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可能出现强烈的濒死感,伴随严重焦虑。
二、意识障碍
- 短暂意识丧失
表现为失神、黑蒙、晕厥,常由心前区疼痛引发,多见于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 谵妄或精神错乱
严重心功能不全时出现意识模糊、定向障碍,甚至幻觉。
三、认知与感知异常
- 幻觉妄想
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可出现议论性幻听、被害妄想等。 - 认知功能下降
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严重者可发展为痴呆状态。
四、行为与性格改变
- 行为异常
表现为手舞足蹈、自伤倾向或癔症样抽搐。 - 性格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易出现胆怯、自卑、情绪不稳定等长期性格特点。
五、其他神经症状
- 脑衰弱综合征
表现为易疲劳、多梦、强迫症状,常伴随心悸、气短。 - 自主神经紊乱
头晕、多汗、眩晕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 癫痫或脑卒中
可见癫痫样痉挛发作或脑栓塞/血栓形成的神经损害。
注:不同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等)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病因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