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抗生素:若合并感染,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控制感染。
- 利尿剂:对于积液严重者,可联合应用保钾和排钾利尿剂(如螺内酯与呋塞米),加速水分排出,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
- 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或输注血浆,改善低蛋白血症,减少渗出。
二、外科干预
- 引流术:
- 穿刺引流:B超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抽液,明确诊断并缓解压迫症状。
- 手术切开引流:若渗漏严重或合并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并放置引流管,必要时采用双腔管持续冲洗。
- 修复渗漏区:针对病因(如十二指肠穿孔、胰液渗漏等),需手术关闭或修复渗漏部位。
三、术后护理与生活管理
- 饮食调整:
- 术后早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粥类),逐步增加高蛋白(鸡蛋、鱼类)、高维生素食物(蔬菜、水果)。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韭菜)及高盐饮食,减少伤口刺激。
- 活动与休息: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可适当活动促进恢复。
-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渗出液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通过B超、CT等监测病情进展及积液吸收情况。
- 控制原发病:如腹膜后脓肿需同步处理原发感染灶,肿瘤患者需结合放化疗。
提示:腹膜后腔液体渗病可能由感染、外伤、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T等)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