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处理
-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防止误吸和窒息。 -
控制颅内压
- 静脉滴注20%甘露醇或高渗盐水脱水降颅压。
- 机械通气辅助调节脑血流量,维持正常二氧化碳水平。
-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反射、肌力及感觉变化,警惕脑疝风险。
二、药物治疗
-
止血与预防感染
- 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防止血肿扩大。
- 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
控制并发症
- 口服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预防癫痫发作。
- 利尿剂(如呋塞米)辅助减轻脑水肿。
三、手术治疗
-
适应症
- 血肿量>30ml(幕上)或>10ml(幕下),或伴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散大等神经功能损害。
- 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或颅内压持续升高,药物无法控制时。
-
术式选择
- 钻孔引流术:适用于少量出血,创伤小、恢复快。
- 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大量出血或复杂病例,需同时去骨瓣减压。
- 脑室引流术:置入引流管清除积血,缓解颅高压。
四、术后护理与康复
-
基础护理
- 抬高床头30°,减轻脑水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 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
康复训练
-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肢体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
- 定期复查CT/MRI,评估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五、注意事项
- 保守治疗指征:少量出血(幕上<30ml,幕下<10ml)且无神经功能缺损时,可药物保守治疗,密切观察。
- 紧急情况:若出现意识急剧恶化、呼吸心跳骤停,需立即手术干预。
提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病情进展快,需及时送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