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
以缓解缺氧、纠正高碳酸血症为核心,同时针对原发病及并发症进行处理。
二、具体处理方法
-
保守治疗
- 适用情况:少量气漏且无症状的患儿。
- 措施:保持安静、吸氧(控制浓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避免哭闹加重气漏。
- 预后:多数可于24-48小时内自行吸收。
-
药物治疗
- 重组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肺不张患儿,改善肺泡表面张力。
-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克肟,用于控制感染,需先做药敏试验。
-
胸腔引流排气
- 适应症:大量积气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时。
- 方法:
- 胸腔穿刺抽气: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三肋间穿刺排气。
-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引流气体,促进肺复张。
- 注意事项:引流瓶需低于胸腔出口60-100cm,保持管路通畅。
-
机械通气
- 适用情况:严重气胸或合并呼吸衰竭时。
- 调整参数:降低正压、延长呼气时间,避免加重气漏。
-
原发病治疗
- 针对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原发病,及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或抗感染治疗。
三、护理与监测
- 一般护理:抬高床头15°-30°,保持呼吸道通畅,少量多餐防腹胀。
- 病情观察: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胸片变化,发现呼吸音减弱或消失需紧急处理。
- 并发症预防:避免氧中毒(早产儿慎用纯氧),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皮肤清洁。
四、预防措施
- 避免早产及产时窒息,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 机械通气时控制吸气峰压,减少气漏风险。
若患儿出现突发呼吸困难、发绀或生命体征异常,需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