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支持治疗:包括吸氧缓解呼吸困难、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患儿活动并注意保暖。
二、抗感染治疗
- 抗生素选择: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或万古霉素等。急性期需静脉给药,疗程通常6-10周,体温正常后2周可考虑停药。
- 联合用药:若合并厌氧菌感染,可联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
三、胸腔引流
- 胸腔穿刺抽脓:适用于急性期脓液较稀薄时,需在超声引导下操作,每日或隔日抽脓以缓解压迫。
- 胸腔闭式引流:脓液较多或穿刺效果不佳时,需置管持续引流,必要时注入尿激酶溶解纤维蛋白,促进脓液排出。
四、手术治疗
- 纤维板剥除术:慢性脓胸或纤维板形成时,需开胸清除脓液及纤维板,恢复肺功能。
- 胸膜肺切除术:严重病例需切除部分肺组织及胸膜,适用于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或反复感染者。
五、术后护理
- 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防止感染。
- 呼吸训练:鼓励患儿深呼吸,促进肺复张,避免剧烈运动。
六、预防措施
- 及时治疗原发病:如肺炎,避免进展为脓胸。
- 增强免疫力:合理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
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发热超过7天或伴胸痛、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
- 定期复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胸片或CT,评估恢复情况。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多数小儿脓胸可治愈,但需警惕并发症(如败血症、呼吸衰竭)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