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途径
-
接触传染源
刚地弓形体的终末宿主为猫科动物,中间宿主包括猪、羊、狗、鼠等哺乳动物及人类。人可通过以下方式感染:- 直接接触:接触感染弓形体的猫粪、肉类或水源。
-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后,弓形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肺弓形体病。
-
饮食因素
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弓形体包囊的肉类(如猪肉、羊肉)是主要感染方式。 -
其他途径
器官移植、输血或接触带虫宠物(如亲吻、同睡)也可能传播。
二、发病机制
-
病原体播散
感染后,弓形体的包囊或囊合子破裂,释放子孢子或囊殖体,穿过肠壁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至全身组织(如肺、脑、淋巴结)。 -
免疫状态影响
- 免疫功能正常者:初次感染时,弓形体在细胞内快速繁殖为速殖体,引发急性炎症;随后转为缓殖体,形成包囊长期潜伏。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化疗患者):免疫清除能力下降,包囊破裂导致弓形体大量释放,引发严重肺部感染和播散性病变。
-
肺部病理变化
弓形体侵犯肺部后,可引起支气管肺炎、非典型肺炎或胸膜炎,表现为肺泡炎症、间质水肿及肉芽肿形成。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弥漫性肺泡损伤,导致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高危人群
- 免疫抑制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肿瘤化疗患者。
- 孕妇:妊娠晚期感染可垂直传播给胎儿。
- 接触传染源者:如养猫者、处理动物粪便或生食者。
综上,肺弓形体病的形成是病原体感染、宿主免疫状态及传播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并加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