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绀
这是最突出的症状,多表现为唇部、指甲床、球结膜等毛细血管丰富部位的青紫,尤其在哭闹、活动或寒冷时加重,平静时减轻。发绀通常在出生后3-6个月逐渐显现。 -
蹲踞现象
患儿常主动下蹲,双下肢屈曲以缓解缺氧症状,行走或活动后尤为明显。这一行为可暂时减少右向左分流,改善缺氧。 -
杵状指(趾)
长期缺氧导致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软组织增生,表现为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
阵发性缺氧发作
常因哭闹、吃奶、感染等诱因突发呼吸困难、发绀加重,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死亡。 -
生长发育迟缓
患儿常伴有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儿,部分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多汗等表现。 -
心脏杂音
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Ⅱ-Ⅳ级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提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
注:若发现患儿有进行性青紫、频繁缺氧发作或活动耐力明显下降,需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手术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