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症状
- 疼痛、瘙痒、红肿:千足虫咬伤后,其体液中的生物胺类物质(如组胺)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刺痛、灼热感或瘙痒,伴随皮肤红肿。
- 红斑或水疱:毒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甚至坏死组织(若为易过敏体质)。
-
全身症状
- 发热、淋巴结肿大:少数情况下,毒素可能引发全身免疫反应,如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 呼吸困难或头晕:若对毒素敏感或咬伤严重,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等全身中毒症状。
-
个体差异需注意
- 千足虫本身不携带毒液,但部分人可能对其分泌物过敏,出现类似中毒的反应。若症状轻微(如仅红肿、瘙痒),多为炎症反应,需保持伤口清洁并观察。
建议处理措施:
- 立即用清水冲洗伤口,避免抓挠。
- 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全身不适(如发热、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 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尤其是抗组胺药需遵医嘱。
综上,中毒判断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及个体反应,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