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热是由贝纳柯克斯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形成原因如下:
- 病原体:贝纳柯克斯体是革兰阴性小杆菌或球杆菌,该病原体酶系统不完整,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在活的组织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它对外环境的抵抗力是所有立克次体中最强的,在干燥环境中能长期保持毒力,还能独立在空气中存活,并产生具高度感染力的微生物气溶胶。
- 传播途径:
- 呼吸道传播:是 Q 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 Q 热的家畜通过胎盘或阴道分泌物排出大量立克次体,污染场所、土壤和空气,形成感染性气溶胶或污染尘埃,人直接吸入后可感染。
-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及其他被污染物品,如羊毛、稻草、肥料等,病原体可经皮肤破损处或黏膜侵入人体。
- 消化道传播:饮用被污染的生乳或食用未煮熟的受感染肉类,也可能感染 Q 热,但国内这方面的确切资料较少。
- 蜱虫传播:蜱虫是 Q 热的重要传播媒介,Q 热病原体可在蜱体内长期存在,并通过蜱粪大量排出。蜱组织及粪污中的立克次体干燥后被人吸入,可能导致感染。
- 发病机制:贝纳柯克斯体进入机体后,首先在局部单核 - 吞噬细胞内增殖,随后经血管入血形成贝纳柯克斯体血症,到达不同器官,导致不同病理改变,主要累及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管、肺部、肝脏、肾脏及脾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