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局部症状
被咬后若出现以下表现,可能提示中毒:
- 剧烈疼痛或灼烧感:硫磺虫毒液呈强酸性(pH值1-2),接触皮肤后会引起明显灼痛;
- 红肿、水疱或溃疡:毒液腐蚀性可导致皮肤红肿、起水疱,严重时形成溃疡;
- 皮肤腐蚀痕迹:若接触毒液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皮肤组织坏死或黑痂。
2. 警惕全身中毒反应
若出现以下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 头晕、恶心、呕吐:毒液可能引发全身过敏或中毒反应;
- 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需紧急处理;
- 发热或关节疼痛:部分毒素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3. 紧急处理建议
- 立即冲洗:用肥皂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小苏打水)反复冲洗伤口,中和酸性毒液;
- 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可冰敷缓解疼痛;
- 及时就医:若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需尽快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注意:硫磺虫并非唯一可能引发中毒的毒虫,清明期间还需警惕蜈蚣、隐翅虫等。建议户外活动时穿长袖长裤,避免皮肤暴露,并携带驱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