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呼吸衰竭的处理需结合基础疾病、急慢性病程及并发症进行综合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一、气道管理
- 清理分泌物: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反流物,采用拍背、体位引流辅助排痰,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阻塞物。
- 解除痉挛: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气道痉挛,配合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稀释痰液。
二、氧疗方案
- 急性呼吸衰竭:采用高浓度吸氧,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机械通气快速纠正低氧血症,需监测血气避免氧中毒。
- 慢性呼吸衰竭:选择低浓度(24%-35%)、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三、药物治疗
- 抗感染:针对细菌性肺炎等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 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药物刺激呼吸中枢,适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
- 基础病控制:如冠心病用硝酸甘油改善心肌供血,肺纤维化用吡非尼酮延缓进展。
四、呼吸支持
- 无创通气:优先采用面罩式机械通气,适用于意识清醒、能自主排痰的轻中度患者。
- 有创通气:对严重低氧血症、意识障碍或气道阻塞者行气管插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五、原发病处理
- 手术干预:肺部肿瘤、肺大疱等结构性病变需手术切除。
- 慢性病管理:COPD患者需长期规范使用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肺心病者控制右心衰竭。
六、并发症防治
- 纠正内环境紊乱:监测并调整电解质(如补钾)、酸碱平衡(如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
- 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联合肠内营养制剂,改善呼吸肌功能;卧床者定期翻身预防压疮。
七、急救与监测
突发呼吸衰竭时需立即开放气道、持续吸氧,转运过程中备便携式呼吸气囊维持通气。治疗期间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
注:以上方案需根据个体病情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需多学科协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