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毒是中医的一种病症概念,多因外感风温邪毒,或内有脏腑蕴热,挟痰蕴结于经络所致。其典型症状如下:
- 局部症状
- 肿块:在颈部、下颌部、腋窝等部位,可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肿块质地较硬,初期可能活动度尚可,随着病情发展,肿块可能会相互融合,活动度变差。例如,在颌下腺附近的痰毒,可触摸到明显的肿块,边界有时清晰,有时模糊。
- 疼痛:肿块部位多有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初期可能是轻微的胀痛或隐痛,按压时疼痛加剧。当病情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时,疼痛可发展为较为剧烈的跳痛,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如颈部痰毒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转头困难。
- 红肿:肿块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现象,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红肿范围可逐渐扩大,严重时可蔓延至周围较大面积的皮肤。比如在痈肿型痰毒中,局部红肿范围往往较大,且皮肤温度升高。
- 全身症状
- 发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 37.5℃ - 39℃左右,甚至更高。发热通常在午后或夜间较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寒战。
- 乏力:由于身体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容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
- 头痛: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疼痛部位多为双侧头部或前额部,疼痛性质可为胀痛、刺痛或搏动性疼痛。
- 食欲不振:受病情影响,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不同部位的痰毒可能还有一些特殊症状。例如,发生在咽喉部位的痰毒,可导致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发生在胸部的痰毒,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