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肥胖病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机制包括以下方面:
一、核心病因
-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导致自幼出现脂肪代谢异常。 -
神经调节异常
- 下丘脑功能紊乱影响食欲中枢(饱食中枢与食饵中枢),导致食欲亢进和脂肪堆积;
- 周围神经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抑制脂肪分解,加剧异常脂肪沉积。
-
代谢与内分泌紊乱
- 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合成,同时甲状腺、肾上腺等激素水平异常进一步干扰脂质代谢;
- 慢性炎症因子释放,干扰脂肪组织正常功能。
二、诱发及促进因素
-
免疫与脂肪组织功能障碍
免疫反应异常或脂肪细胞自身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局部神经受压,引发疼痛。 -
环境与生活方式
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行为加剧脂肪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
其他因素
外伤、机械性压力可能直接损伤脂肪组织或神经,诱发局部疼痛。
三、病理表现
脂肪异常堆积不仅导致肥胖,还会压迫周围神经或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对称性痛性皮下硬结,伴代谢综合征及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