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征:
一、主要运动症状
-
肢体无力
- 通常从手部或脚部远端开始,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无力,且上肢受累更常见。
- 症状分布与特定神经支配区域相关(如桡神经、尺神经等),晚期可因肌肉萎缩导致残疾。
-
肌肉改变
- 早期以肌无力为主,逐渐发展为肌肉萎缩,约2/3患者伴有肌束颤动或痉挛。
- 肌肉萎缩多集中在受影响的运动神经区域,如手部小肌肉群。
二、感觉与反射相关症状
-
感觉障碍
- 多数患者痛觉、温度觉等感觉功能正常,少数出现一过性肩部疼痛或轻微震动觉异常,但无持续性感觉障碍。
-
腱反射变化
- 约半数患者肌无力区域腱反射减弱,部分患者反射正常,极少数可能出现反射活跃。
三、其他特征
- 局灶性与不对称性:症状呈多灶性分布,常局限于特定肌肉群或关节,且左右两侧严重程度不一致。
- 脑神经受累:罕见,偶见舌下神经受损,但通常不出现吞咽困难等球麻痹表现。
四、病程特点
-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因肌无力和萎缩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
以上表现需通过电生理检查(如传导阻滞)、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并与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