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Asthmatic Amyotrophy或Hopkin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症,其特征为小儿哮喘发作后1周左右,出现类似脊髓前角灰质炎样的单肢弛缓性瘫痪。以下是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典型症状
- 单肢体弛缓性瘫痪:于哮喘发作后4~11天迅速发生,主要影响一个肢体,表现为该肢体的肌张力减退和腱反射消失。
- 四肢乏力:受累肢体以外的其他肢体也可能感到乏力。
- 无感觉异常:受累肢体通常没有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
- 脑膜刺激征:约半数病例可能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
- 肌肉疼痛和压痛:受累肢体的肌肉可能出现轻度疼痛和压痛。
其他症状
- 呼吸系统症状:哮喘发作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如喘息、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
- 肌肉系统症状:肌肉无力,尤其是肢体近端肌肉,如肩部、上臂和大腿,以及可能的肌肉萎缩。
- 神经系统症状: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 全身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容易疲劳等。
- 其他相关症状:发热、多汗、心率加快等。
诊断依据
- 病史:有哮喘发作史和使用激素、氨茶碱等药物史。
- 计划免疫史:婴儿期或发病前进行过完整的脊髓灰质炎灭毒活疫苗免疫。
- 临床表现: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
-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显示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为主。
- 病毒分离:脑脊液和粪便中未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但可能分离出其他病毒。
- 病毒抗体检测:血清中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滴度不增高。
- 肌电图检查:呈失神经原改变,可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 脑CT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
治疗和预后
- 治疗: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如抗感染治疗和营养神经等。
- 预后:虽对生命无威胁,但常留有后遗症,受累肢体功能难以完全恢复。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