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失镁会遗传。
肾性失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性失镁多由遗传导致,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目前已知的遗传性肾性失镁疾病类型有多种,具体如下:
- 家族性低镁血症合并高尿钙和肾钙质沉着:因编码紧密连接相关蛋白 claudin-16 和 claudin-19 的 CLDN16 和 CLDN19 基因变异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肾小管丢失钙、镁,双侧肾钙质沉着,进展性肾功能不全。
- 孤立性显性遗传低镁血症:由 FXYD2 基因变异引起,主要表现为低镁血症、低钙尿及成年期的软骨钙质沉着。
- 家族性低镁血症继发低钙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于新生儿时期,表现为血中镁、钙离子的下降,尿镁离子升高或正常,血钾正常。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钙血症:因钙敏感受体基因激活性变异引起,可于任何年龄发病,表现为血中镁离子、钙离子降低,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尿镁下降、血钾正常。
细胞周期蛋白 M2 基因变异可引起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的低镁血症,合并癫痫及智力低下。
继发性肾性失镁通常由肾脏本身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 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肾移植后等)或肾外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酒精中毒等)以及某些药物(如降钙素、生长激素、利尿药、强心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引起,这些情况下肾性失镁一般不具有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