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垂体及下丘脑的缺陷
- 先天性垂体发育不全或不发育:经常伴有肾上腺功能不全及其他激素的缺乏,还常合并颅骨及大脑的异常,如无脑畸形及完全前脑畸形。
- 继发于下丘脑 CRF 的缺乏:单独 ACTH 缺乏很少见,常与特发性垂体功能减低及生长激素的缺乏同时存在。垂体的破坏性病变中,颅咽管瘤是小儿 ACTH 缺乏的最常见原因,少数病例疑为垂体自身免疫引起的 ACTH 分泌不足。
- 原发肾上腺发育不全或不发育:为器官生成的缺陷,同一病人或其同胞儿中可见到其他器官的不发育和发育不全。患儿垂体功能及 ACTH 分泌皆正常,但肾上腺皮质的缺陷影响皮质醇和醛固酮的产生。此病可能与基因有关,遗传方式有 X 连锁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的先天缺陷:婴儿中最常见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原因是失盐型的先天性皮质增生。全部类脂性肾上腺增生患儿,大部分 3β - 羟脱氢酶缺陷患者和半数 21 - 羟化酶缺陷的婴儿都表现为失盐型,这些患儿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的合成都减少。
- 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为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特点为糖皮质激素不足、ACTH 增高和醛固酮正常,不发生失盐症状,而是出现原发低血糖惊厥和皮肤色素增多、喂养困难和生长停滞,两性皆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可能为肾上腺皮质细胞膜缺乏 ACTH 的受体,或是激活 ACTH 的酶系统上的缺陷,形成先天性肾上腺对 ACTH 无反应。
- 艾迪生(Addison)病:较大儿童中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一般是由于肾上腺破坏性病变所致。结核病变曾是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结核病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已减少。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真菌病、淀粉样变性及转移癌等也可能是发病原因,但儿童时期少见。儿童偶见肾上腺 “特发性萎缩”,约一半病人血中可见到抗肾上腺抗体,因而认为本病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形成的皮质功能不全。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以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广泛性脑结节硬化为其病理特征,系少见的 X 性联遗传病。是长链脂肪酸氧化中过氧化物酶的缺陷,如 26 碳烷酸的氧化缺陷。多数病人自 3 - 12 岁开始出现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约 1/3 的患儿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 肾上腺出血:新生儿期可因难产或窒息引起出血,出血广泛时可因皮质功能减低或失血引起死亡。有的出血开始时无症状,以后出现肾上腺钙化,少数病人可因进行性纤维化或囊性改变逐渐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至婴儿或儿童时期症状才明显发展。
- 华佛综合征:是因细菌性感染引起的休克,常见于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也可见于肺炎球菌、链球菌等所致的败血症,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突然停用皮质激素或 ACTH:长时期大剂量应用 ACTH 或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了肾上腺或垂体的生理功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停药后短时期内亦不能恢复,症状常发生在应激状态时,如感染、手术等。
- 单纯性醛固酮合成不足:极为少见,是由于两种混合功能氧化酶,即皮质类固醇甲基氧化酶 Ⅰ 型和 Ⅱ 型缺陷,不能合成醛固酮。去氧皮质酮产生增多和皮质醇合成正常,醛固酮及其代谢产物明显降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假性低醛固酮症:婴儿表现为失盐,给 Doca 及醛固酮不能纠正失钠,给食盐可能维持生命。血及尿肾素 - 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和继发醛固酮增高,推测是远球肾小管、唾液腺和结肠黏膜对醛固酮无反应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