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处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发作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制定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急性发作期处理
-
血流动力学稳定时
- 迷走神经刺激:通过压舌板刺激咽喉、Valsalva动作等物理方法终止心动过速。
- 药物治疗:
-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普萘洛尔等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的药物。
-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可延长旁路不应期的药物。
- 慎用腺苷类药物,可能诱发快心室率房颤。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
- 同步电复律:适用于伴严重低血压、晕厥或心室率>200次/分钟的房颤/房扑,可快速恢复心律。
二、长期治疗方案
-
射频消融术
- 为首选根治方法,通过导管破坏异常传导旁路,成功率>95%。
- 适用于频繁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合并严重并发症(如晕厥)者。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用于无法接受手术或术后复发者,常用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Ic/Ⅲ类药物。
- 需注意药物可能加重传导异常的风险,需严格监测。
三、生活方式与基础管理
- 避免诱因:减少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熬夜及摄入咖啡因/酒精等诱发因素。
- 定期随访: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旁路传导特性及心律失常风险。
- 合并症处理:如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需同步治疗。
四、特殊情况处理
- 妊娠患者:优先选择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慎用射频消融及电复律。
- 无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告知猝死风险及急诊处理措施。
综上,典型预激综合征的治疗强调个体化,射频消融为根治首选,药物及物理干预适用于急性期控制,长期管理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