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液体吸入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直接接触化学液体
-
常见吸入物质
包括柴油、汽油、矿物油、动物油、植物油等油类物质,以及家具擦光剂、石油类产品等化学液体。 -
暴露途径
因职业接触、意外事故或操作不当,导致化学液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发局部或全身反应。
二、生理保护机制失效
-
喉反射障碍
当喉部的保护性反射(如咳嗽反射)或声门关闭功能异常时,容易发生误吸。这种情况常见于意识障碍(如醉酒、麻醉)、神经系统疾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
气道刺激与病理变化
化学液体进入气道后,首先引发支气管痉挛,随后导致支气管上皮急性炎症反应和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若液体进入肺泡,可破坏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壁,增加血管通透性,最终形成间质性肺水肿等病变。
补充说明
不同化学液体的理化性质(如黏稠度、腐蚀性)会影响其损伤程度和临床表现的差异。长时间或高浓度吸入会加剧病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