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退休补差政策主要涉及养老金的重算补发,以下是相关解读:
补差政策适用人群
- 2023 年新退休人员:因 2023 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滞后,当年 1 月至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前退休且领取预发养老金的人员,需用新基数重新核算养老金并补发差额。例如,2023 年 1 月退休,当时用的是 2022 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3 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后,就需要重算补差。
- 机关事业单位 “退休中人”:2014 年 10 月后退休且未完成待遇核算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涉及过渡性养老金差额补发。
养老金计发基数
上海 2024 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 12,307 元,2023 年为 12,183 元,2024 年比 2023 年增加了 124 元。这一数据是根据上海市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的,用于核定当年新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补差计算方法
- 基础养老金补差:基础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1 + 本人月平均缴费指数)÷2× 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用新基数计算的基础养老金减去用旧基数计算的基础养老金,得出基础养老金的补差金额。例如,2024 年 4 月上海退休人员,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 0.6,缴费年限为 21 年,8 月重算补发。原基础养老金 = 12,183×(1+0.6)÷2×21×1%=2,046.74 元;新基础养老金 = 12,307×(1+0.6)÷2×21×1%=2,068 元;补发差额 =(2,068-2,046.74)=21.26 元 / 月。若补发 4 个月,则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为 21.26×4=85.04 元。
- 过渡性养老金补差: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本人平均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上海为 1.20%)×1%。同样用新基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减去旧基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假设视同缴费年限是 10 年,视同缴费指数是 0.6,原过渡性养老金 = 12,183×0.6×10×1.20×1%=877.18 元;新过渡性养老金 = 12,307×0.6×10×1.20×1%=886.1 元;补发差额 =(886.1-877.18)=8.92 元 / 月。若补发 4 个月,过渡性养老金补发差额为 8.92×4=35.68 元。
补发到账时间
- 补发时间通常从 7 月开始,大多数退休人员可以在 8 月或 9 月前收到补发的退休金。
- 若退休人员在新基数公布前已领取养老金且符合重算补发条件,养老金会从退休时间的次月开始补发;对于身份证和档案记载出生时间不一致的退休人员,以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确定退休时间,并从退休时间的次月开始补发养老金。
- 具体补发时间会根据当地社保部门和银行的工作进度而定,一般通过银行转账发放到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