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处理
-
无需特殊治疗
若患者无明显症状(如腹痛、发热、便血等),仅在检查时偶然发现憩室,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高脂、辛辣食物。 -
定期随访
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复查(如结肠镜或影像学检查),监测憩室变化及并发症风险。
二、急性憩室炎的处理
-
保守治疗
- 禁食与胃肠减压:急性期需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胃肠减压以减轻肠道压力。
- 抗生素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控制感染,疗程通常为7-10天。
- 对症支持:腹痛可短期使用解痉药(如间苯三酚、阿托品),腹泻或便秘需针对性处理。
-
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需考虑手术:- 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如持续高热、剧烈腹痛);
- 并发穿孔、脓肿、弥漫性腹膜炎或大出血;
- 反复发作的憩室炎(尤其50岁以下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切除病变肠段(创伤小、恢复快)或开腹手术,必要时行肠吻合或造口。
三、并发症的处理
- 脓肿形成:需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
- 瘘管或肠梗阻:通常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并修复瘘口。
- 免疫缺陷患者:因感染风险高,建议择期手术预防严重并发症。
四、预防措施
- 饮食调整:长期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蔬菜)可降低复发风险,急性期需短暂低纤维饮食。
- 规律排便:避免久坐、憋便,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肠道蠕动。
- 控制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减少炎症诱因。
总结
结肠憩室病多数无症状,以观察为主;急性炎症需积极抗感染治疗,保守无效或出现并发症时需手术干预。日常预防核心是饮食与生活方式管理。若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