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症状观察
-
皮肤异常
被咬处可能出现水肿性丘疹、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痕迹,周围明显红肿。若发现皮肤表面有黑色“痣样”凸起(蜱虫头部残留),需高度警惕。 -
疼痛或瘙痒
多数患者会感到局部瘙痒或疼痛,但部分可能无明显感觉。
二、全身中毒症状
若出现以下表现,可能提示中毒或感染:
-
发热与寒战
蜱虫唾液中的病原体(如布尼亚病毒)可能引发持续高热(40℃以上),伴随畏寒、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
神经系统异常
严重中毒可导致意识模糊、抽搐、呼吸衰竭,甚至因呼吸麻痹死亡。 -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皮疹扩散至全身。
三、医学诊断方法
-
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恢复期抗体水平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可确诊。 -
病原学检测
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病原体核酸(如布尼亚病毒)可明确感染类型。 -
血常规检查
可能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四、紧急处理建议
-
勿强行拔除
蜱虫头部有倒刺,强行拉扯易残留体内。可用酒精、煤油或松节油麻醉蜱虫后,由医生用镊子完整取出。 -
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麻痹、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接受抗组胺药、激素或抗病毒治疗。 -
预防措施
清明踏青时穿长袖长裤,避免草丛长时间坐卧,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
总结:被蜱虫咬伤后,需密切观察局部和全身症状,及时就医检查。清明期间尤其需注意防护,避免蜱虫活跃区域的长时间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