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疗原则
-
去除病因
需明确并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控制血糖,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免疫抑制治疗。 -
纠正酸中毒
- 首选药物:枸橼酸钾合剂(如枸橼酸钾钠),可同时补钾并预防肾结石。
- 替代方案:严重酸中毒时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但需注意胃肠胀气风险。
-
补钾治疗
- 低钾血症需长期补充枸橼酸钾,避免使用氯化钾(加重高氯性酸中毒)。
- 严重低钾可短期静脉补钾,但需监测血钾水平。
-
预防肾结石及钙化
- 碱化尿液(尿pH维持在5.5-6.5)可减少尿酸盐沉积。
- 增加饮水量,减少高钙、高盐饮食。
二、具体治疗方案
-
药物剂量调整
- 枸橼酸钾:成人剂量通常为20-40mmol/日,分次服用。
- 碳酸氢钠:成人剂量1-2g/日,儿童需按体重计算(4-10mmol/kg/d)。
-
监测指标
- 定期检测血pH、电解质(血钾、血氯)、尿pH及肾功能。
- 目标:血HCO₃⁻恢复至22-24mmol/L,尿pH≤5.5。
-
并发症处理
- 骨病: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严重时需抗骨质疏松治疗。
- 肾结石: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必要时碎石治疗。
三、生活及饮食管理
-
饮食建议
- 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
- 适量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及碱性食物(如苏打水)。
-
生活习惯
- 避免脱水,保证充足饮水量(每日2000-3000ml)。
- 长期随访,尤其儿童需监测生长发育及骨密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儿童:需早期干预,防止生长发育迟缓及佝偻病。
- 孕妇:慎用药物,优先选择枸橼酸钾,避免影响胎儿。
若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或肾功能恶化,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