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黄蜂蜇伤后,判断是否中毒需结合局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综合评估。以下是具体判断方法及处理建议:
一、判断是否中毒的依据
-
局部症状
- 轻度反应:蜇伤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烧灼感,可能伴随小水疱。
- 中毒迹象:若红肿范围迅速扩大(超过10cm)、持续剧烈疼痛、皮肤出现瘀斑或组织坏死,提示毒素吸收较多。
-
全身中毒症状
- 过敏反应: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喘息)、面部肿胀、荨麻疹、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等。
- 器官损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抽搐、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可能提示溶血、肝肾或神经系统损伤。
- 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速、晕厥,需立即急救。
二、紧急处理措施
-
现场处理
- 移除毒刺:用镊子或卡片刮出毒刺,避免挤压残留毒液。
- 中和毒素:黄蜂毒液呈碱性,可用食醋或弱酸性液体湿敷。
- 冷敷止痛:冰袋敷伤口15-20分钟/次,减轻肿胀和疼痛。
-
药物干预
- 抗过敏: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注射地塞米松。
- 止痛消肿:外涂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
- 严重过敏: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拨打120急救。
-
就医指征
- 被蜇部位超过10处、出现全身症状、既往有蜂毒过敏史者,需立即就医。
- 伤口感染(化脓、发热)或症状持续加重,需抗生素治疗。
三、预防与注意事项
- 避免激惹:清明扫墓时穿浅色衣物,避免使用花香化妆品。
- 环境处理:远离蜂巢,勿拍打飞舞的黄蜂。
- 随身携带:过敏体质者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如EpiPen)。
提示:若无法判断症状严重程度,或出现任何全身性反应,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处理,避免延误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