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的风俗融合了农耕文化与民间信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节日习俗
-
“四月八”碰鸡蛋
农历四月初八是定西市安定区官营镇的传统节日,群众聚集在锦鸡塬山庙会进行“碰鸡蛋”活动。此习俗象征驱邪避灾、祈求丰收,兼具娱乐与民俗内涵。
-
“净街”民俗
农历正月十一(元宵节前),内官营镇举行省级非遗“净街”活动。村民扮官差、抬轿、鸣锣打鼓,模拟古代官府出巡,旨在驱邪纳福、整顿治安,传承六百余年历史。
-
春节社火
春节期间,社火表演是重要组成部分。社火队伍身着传统服饰,表演秧歌、戏曲等节目,融合祈年、庆贺与娱乐功能,是村民表达对新年美好祝愿的方式。
二、饮食文化
-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家庭开始蒸年馍、准备年货,象征辞旧迎新。过去因小麦稀缺,年馍多在除夕夜食用,故称“洗邋遢”(大扫除后换新衣)。
-
婚嫁习俗
-
“换庚帖” :通过交换写有生辰八字的红帖确定婚配,强调“门当户对”。
-
“下聘” :订婚时男方家庭备礼宴请女方,双方互称“亲家”。
-
-
节令饮食
-
腊月 :食用腊肉、羊肉,常见“手抓羊肉”“羊肉泡漠”等做法。
-
中秋 :蒸月饼,武威特色为“倒覆脸盆大”,象征团圆。
-
三、农耕生产习俗
-
“开牛”与“伏犁”
春播前进行“开牛”仪式,用牛犁地祈求丰收;夏收后及时犁地保墒,遵循“伏天划破皮,强于秋后犁”的农谚。
-
播种与倒茬
春分后全面播种,遵循“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农时;夏播后通过倒茬(轮作)保持土壤肥力。
四、其他特色习俗
-
“净街”起源 :明代肃王设内官营时形成,原为藩王仪仗队,后演变为民间祈福活动。
-
“腊月二十三祭灶” :户户焚烧灶书、糖瓜等供灶神,祈求来年平安。
定西风俗在传承中不断丰富,既保留了农耕文明的根基,又融入了民间信仰与艺术表达,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