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缓解症状
- 腹部不适:可通过饮用温水(37-40℃)稀释胃酸,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温度不超过50℃)或顺时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 剧烈腹痛: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等抗胆碱药物解痉,严重时可肌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
2. 药物治疗
- 抗感染: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
- 止泻保护: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 补液防脱水: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饮食调整
- 急性期:呕吐严重时禁食4-6小时,缓解后逐步尝试米汤、藕粉等清流质。
- 恢复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高纤维及油腻食物。
- 禁忌:忌生冷、辛辣、乳制品(如牛奶)及未煮熟食物。
4. 日常护理
- 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 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餐具生熟分开,食物彻底煮熟。
- 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加重症状。
5. 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38.5℃)、血便、严重脱水(口干、尿少)或症状超过3天未缓解,需立即就诊。
注意事项: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中药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