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倒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根据进食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类型。
早期倾倒综合征
原因:多因餐后大量高渗性食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导致肠道内分泌细胞大量分泌肠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样多肽、血管活性肽、神经紧张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加上渗透压作用使细胞外液大量移入肠腔,从而引起一系列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和胃肠道症状。
表现:
- 循环系统症状:心悸、心动过速、出汗、全身无力、面色苍白和头晕等。
- 胃肠道症状:腹部饱胀不适或绞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内出现,持续20分钟至1小时不等。
晚期倾倒综合征
原因:多因进食后胃排空过快,含糖食物迅速进入空肠后被过快吸收使血糖急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释放,而当血糖下降后,胰岛素并未相应减少,继而发生反应性低血糖,故晚期倾倒综合征又被称为低血糖综合征。
表现:餐后2-4小时病人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手颤、无力甚至虚脱等。
其他症状
- 全身性躯体症状:头晕、心悸、心动过速、极度软弱、大量出汗、颤抖、面色苍白或潮红,重者有血压下降、晕厥。
- 胃肠道症状:上腹部温热感、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肠鸣、腹泻,有时有排便急迫感。
这些症状通常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持续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餐后平卧可避免发作。
长期影响
长期的倾倒综合征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甚至出现焦虑、糖尿病、抑郁症等并发症。
总结
倾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循环系统和胃肠道症状,以及全身性的低血糖反应。早期症状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内出现,而晚期症状则在进食后2-4小时出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