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施工安全、经济合理和环境保护。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考虑因素:
-
地质条件
- 地层渗透性:如果地层渗透系数大,如砂砾层等透水性强的地层,可选用管井井点降水,其出水量大,能应对强透水层。若渗透系数小,如黏土、亚黏土等微等透水层,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可能更合适。
- 含水层特性:明确含水层的厚度、埋深、水位等情况。对于浅埋藏的单个含水层,采用潜水完整井降水可能较为适宜;对于深层或多个含水层,可能需要结合多种降水方法或采用多层井点降水。
- 基坑周边环境:了解基坑周边是否有河流、湖泊、地下暗河等地表水体,以及与基坑的水力联系。如果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截水措施,如设置止水帷幕等,以防止地下水的侧向流入。
-
基坑特征
- 基坑规模:大面积基坑降水量要求大、降水深度较深,通常需要采用多层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等降水能力强的方案;而面积较小的基坑,则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简单的降水方法,如明沟加集水井等。
- 基坑深度: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降水深度也需相应增大。当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考虑采用一级轻型井点;超过6m时,可能需要多级轻型井点或其他更合适的降水方法。
- 基坑形状:形状规则的基坑,降水井的布置相对容易且规律;而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基坑,则需要根据具体形状进行合理的降水井布局,以确保降水效果均匀。
-
施工条件
- 施工周期:如果工期紧张,可选择降水速度快的方法,如喷射井点降水,但需注意其运行故障率相对较高;如果工期相对宽裕,可以考虑轻型井点等降水速度稍慢但稳定性较好的方法。
- 施工场地限制:在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下,应选择对空间需求小的降水设备和方法,避免因设备安装和施工操作空间不足而影响工程进度。
-
经济成本
- 降水方法本身的费用:不同降水方法的设备购置、租赁、安装及运行成本差异较大。例如,管井井点降水虽然效果好,但前期投入成本高;而轻型井点降水则相对成本较低。
- 后期维护成本:一些降水方法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部件,这也会增加成本。在选择降水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整个施工周期内的总成本。
-
环境影响
- 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降水会导致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影响到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需要评估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降水产生的污水排放:降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泥沙等杂质的污水,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需考虑设置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
安全性
- 降水对基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过度降水可能会导致基坑边坡土体含水量降低,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存在坍塌风险。要合理控制降水速率和降水范围,必要时采取边坡加固措施。
- 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土体变形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的基础产生影响,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倾斜。所以,需要对周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基坑降水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特征、施工条件、经济成本、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全面分析和比较各种降水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降水方案,以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